• 伊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
  • 伊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
  • 伊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
  • 首页
  • 伊川概况
  • 人大概览
    • 人大简介
    • 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
    • 工作职责
    • 领导分工
    • 常委会组成人员
    • 人大历史
  • 监督工作
    • 专题询问
    • 检查视察
    • 听审报告
    • 工作评议
    • 执法检查
  • 决议决定
  • 人事任免
  • 调查研究
  • 代表工作
    • 代表名单
    • 代表风采
    • 议案建议
  • 领导讲话
今天是   
伊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> 代表工作 > 代表风采
更多
县十四届人大代表 朱站菊
作者: 伊川县人大   来源:    日期:2017-10-30    浏览:4100次

生命的幸福就在追赶的过程中

县十四届人大代表   朱站菊

朱站菊,女,43岁,1993年7月参加工作,本科学历,中学一级教师,伊川县实验中学语文教师、教研组长、业务副校长。

参加工作以来,她一直在教学第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,并担任教研组长、班主任,认真搞好备、讲、批、辅、考,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,大胆进行教学改革,对所教课程都能熟练驾驭,并根据教学条件、学生能力,精心设计教案和板书,自制录音带、投影片、多媒体课件,勤勤恳恳,任劳任怨。。

教学中,她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时间,力求做到精讲多练,注重师生双边互动,体现“三主”方针,采用小组合作的课堂学习形式,让学生展开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,使课堂学习由知识生成能力,效果突出。

她一直积极参加在职研究学习及新课程改革,认真钻研业务,不断提高专业水平,潜心课堂教学研究,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,将“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”渗透于课堂教学改革之中,使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主动,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。

她致力于“课堂教学模式”的探索,融合“杜郎口”、“洋思”等多家名校的教学模式,结合本校学生特点和个人课堂教学经验,创造出符合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—“224”教法,为实现精彩高效课堂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做出了较大贡献,受到业内好评。

2003年,她从乡下调入县城,初来乍到,人地陌生,但2节大型校级公开课的成功展示,使她瞬间赢得了全校教师的惊羡和肯定,一下成了语文教师中的闪光人物。

2008年暑期后开学时,时任校长找她谈话:“你的课上的那么好,能不能按照你的方法总结出上课的步骤,规范一下其它学科、其它教师的课堂”。她听懂了校长的意思——是想让她拿出一套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,来规范其它教师的课堂内容和教学序列。这,其实就是课堂教学改革,也就是所谓的“课改”。于是,她开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改方面的思索和研究。通过网络和书籍了解了各地名校课改的情况,将各地教法做了对比性的研究、分析。之后,她并未急于盲从,而在吸取众家所长、摒弃其弊端的基础上,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,融入本学校的实际特点,经过反复思考之后,设计了一种她心目中颠覆传统课堂的新型教学法,她给它取名为“224”教法——现在已升级改版了4次,变为“24教法”。2009年的暑假,她又用了整整20天的时间进行整理编写和过程解读,224教法的书面版本正式形成。

为了把224教法推开,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,她走上了一条艰辛的不归路。

2009—2010学年开学时,她负责在学校推行“224”教法。首先,她确立了一个实施方案:“由我开始,层层推开”。即:由她一个教师推广到多个教师,由语文一个学科推广到多个学科,由两个实验班级推广到其它多个班级。也就是说,课改之初,她带着两名课改老师从两个班的语文课开始改革,先自己讲课、演示到指导别人讲、演示,再到各班各科,以至整个年级全面展开课改。这样,由点到面,由一到多,层层推开。经过了一年的时间,初一年级的课改完全展开,到了第二年又推开初二年级的课改,第三年,全校三个年级的级课改全面展开。

课改说起来简单,可具体做起来,却很不容易,特别是刚开始的两个月。当时,她带三个班的语文课,上午前三节基本都有课,上完了九年级的课又赶到七年级的教学楼,去上两个实验班的课,第四节就在办公室和实验教师讨论教法,指导她们备课试讲。下午的四节课就在两个班的教室里指点学生,教他们自学、交流和展示的方法。中午和下午放学后的时间对别人来讲是属于休息的时间,但对她来讲却是最重要的工作时间,因为这个时间她要分批给学生开会、谈心、做思想工作。12点多走一批,1点又来一批,时间很紧,很多个中午她都不回家吃饭。校门口附近的十字路口旁有个卖盒饭的,她成了常客。下午放学的时间是6点,而她常常在8点以后才从办公室出来。每次下楼才发现,黑洞洞的校园里没有一个人,只有她和两个实验教师的车子孤零零的放在那里。

那段时间,她特别累,晚上回到家还要批改九年级的作业,有时还要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一些心得和课改材料打在电脑上。偶尔闲暇的晚上,还要把初一几个学科带头教师集中到家里讨论每节课的问题设计……晚上12点前几乎没有休息过,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,才觉得腰疼、背疼、 颈疼、腿疼,好像到处都不舒服,然后昏昏沉沉的睡去……

那段时间,她的工作量大极了,平均每个月上课、听课的节数都达到了180节以上,其中最多的一个月竟然达到了202节。一个语文教师一学期正常标准的工作量是240节课,而她一个月就上了202节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?只有她一个人体会的到……

她总是早出晚归,她的工作地点就是教室,每天8节课几乎都呆在教室里。白天在课堂上实践,晚上回到家里总结经验。既要指导一个年级的教师,又要进行单个培训,既要理论又要实践,既要大刀阔斧又要具体而微,既要直截了当又要委婉含蓄,既要强力执行又要晓理动情。

她总是挨班不停的讲、不停的说、不停地听、不停地想,她的大脑总在飞速旋转,嗓子常常暗哑疼痛,脚步总是那么匆匆,连同她的爱和恨、哭和笑也都一起被淹没在这忙碌的世界里……

在24课改推开、推进的前3年里,她和她的同事们遇到了多少阻力,承受了多少压力,流下了多少汗水,流过了多少泪水,早已记不清,也说不清了。但看着教师和学生的变化,看着一个个精彩和谐的课堂,她由衷的感到开心和快乐、轻松和幸福。

回首往事,辛苦异常,从确立模式、应用推广、优化过程、形成规划——发展完善、升级改版。她脚踏实地,全身心投入,义无反顾,持之以恒,勇往直前,一路流泪一路歌,一路流汗一路唱,走在了全县最前列。一路走来,她们自信满满,硕果累累。2010年6月5日《教育时报》以《让每个孩子都能妥贴成长》为题,在头版头条对她的“224”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专版报道。2011年10月,她的224教学案例被录入《洛阳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及学校特色优秀案例汇编》。2012年中招(课改的第一届毕业生),她校在总班级数、学生数、报考数远不及兄弟学校的情况下,被伊川高中统招生录取253人、分配生录取131人,总计384人。统招生总人数、分配生总人数、总分平均分和三率核算均居全县第一。从2012学年至今,“中招三率核算” 一直保持领先,成为全县追赶的目标。2012年,她校被评为“河南省课改先进学校”。她本人在2010-2015年连续获得“洛阳市优秀教师”、“洛阳市教育系统业务标兵”、“洛阳市电化教育先进个人”、“洛阳市女职工标兵”、“洛阳市首届中小学名师”、“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”、“河南省首届语文教改之星”、“河南省优秀教师”等光荣称号,并获得了省级论文一等奖3篇,省级辅导奖一等奖2个,市级优质课一等奖3个等等。

有人说,是课改成就了朱站菊,是课改造就了朱校长。但朱站菊认为:追赶是生命最具价值的体验,生命的幸福就在追赶的过程中。所以,当很多人都认为“她该停下来歇歇了”的时候,她依然没有停下追求和寻觅的脚步。先后编写了《224课堂十二要》、《224驾驭指南》、《224课堂四关键》、《224小组竞争机制》、《如何建立学习小组》、《如何进行规范检测》、《如何进行精彩展示》、《课堂点评的技巧》、《如何进行规范检测》、《课改初期教师课堂常见问题30个》、《224各科小组合作学习方法》、《224复习四大步》、《224备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》、《224学案如何制作》、《224学案如何运用》、《224座位如何编排》《一节好课应注意的八个结合》、《如何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思考》、《小组管理考核办法》、《实中学习小组制度》、《即时训练的有效穿插》、《小组合作学习要有效率》、《如何听评课》、《一节好课的标准》、《破窗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》、《24教法高级驾驭各步解析》等30多篇关于教学方法和管理技巧的论文论著,尤其是她带领各教研组长编写的《实验中学中考专题解题技巧集》七科,在中考复习中对学生成绩的拔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成为业内争相阅用的佳作。

如今的朱站菊,正以“踮起脚尖摘桃子”的勇气,追逐着自己幸福的梦想!

  • [打印网页][ 责任编辑:管理员 ]
代表风采
  • 代表风采

伊川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

版权所有
设为首页| 加入收藏| 友情链接 |
Copyright 2017-2021 lyycrd.gov.cn All Rights Reserved
地址:洛阳市伊川县酒城北路9号夔驿商务写字楼 电话:0379-68333881 邮编:471300 邮箱:hnlyycpc@126.com
豫ICP备20014149号-1 技术支持:青峰网络